首页 > 招标公告 >关于那曲市全域旅游发展探索调研报告
关于那曲市全域旅游发展探索调研报告
西藏 那曲
招标公告
  发布单位: 火标网  发布日期: 2022-03-16 19:38:30
咨询此项目热线:17696581266
详情内容

****年,国家正式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号),提出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上的地位越来突出。结合那曲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既有资源的优势、政策的机遇和发展的基础,也有严峻的挑战和很多困难因素,我们必须客观的认识、分析、研究和把握,并积极应对。近年来,那曲市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同步提升,旅游业正日益成为助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年,全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亿元,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万元。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那曲市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此次那曲市全域旅游发展探索调研。

一、那曲市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处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羌塘高原的东端,山地连续分布,被众多湖盆分割,湖泊星罗棋布。平均海拔****米以上,海拔高,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全年大风寒冷天气多,夏季时间短,存在海拔高、气候恶劣、高寒缺氧等问题。是青藏地区海拔最高、高原形态最为完整的地貌单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态、众多的湖泊、繁茂的草原、璀璨的宗教文化艺术、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体现了藏北旅游资源的无穷魅力。

那曲市自然资源丰富,有辽阔的草原、肥美的水草、浩翰的湖泊、雪山景观、丰富的植被群落、繁多的珍禽异兽和宜人的温泉。那曲市市域面积广阔,占西藏国土面积的*/*,自然资源分布较为分散。长江、怒江、澜沧江、拉萨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那曲或支流流经那曲,主要河流有:当曲、扎加藏布、甲岗藏布、索曲、下曲、本曲、巴青曲、益曲、杰曲、热曲、嘎曲、次曲、劳曲、贡曲等。较大的湖泊有西藏第一大湖、高原四大名湖之一的纳木措,西藏第二大湖色林措,西藏第四大湖、西藏三大雍湖之一的当惹雍措,还有奇林湖等较大的湖泊。那曲市主要有野山羊、石羊、獐子、猞猁、野驴、狗熊、狐狸、狼等。鸟类主要有藏雀,褐背地鸦、野鸡、秃鹰等,此外野鸭、天鹅、黑颈鹤、丹顶鹤等在夏季也光临此地。那曲市野生植物主要有虫草、贝母、雪莲花为主的多种草药和少量的灌木林,同时嘉黎县、索县、比如县的部分乡镇有原始森林。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形地貌正是旅游者休闲度假和山水观光的最佳去处。

那曲市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民族色彩浓厚特点突出风格鲜明文物古迹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民族特色文化、苏毗文化、古象雄遗址文化极为突出,极具特色寺院高耸院落重叠具有丰富的的传统文化活动,还有西藏四大名塔之一的帕拉曲登,独具特色的尼屋佛塔,带有民族文化信仰的神山圣湖。那曲市独具羌塘文化特色的人文资源。那曲市的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形成了高原牧民的民俗风情而且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众多的诗词歌赋和神话传说,如藏北牧民吟唱的《格萨尔王》、羌塘恰青赛马会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性,反映了藏北人民的发展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是那曲市开展文化旅游和民俗旅游的最大卖点。

那曲市旅游区位得天独厚,活水丰沛。现有主要文化旅游景点包括:比如骷髅墙、圣象天门、尼玛县穹宗遗址、文部南村、萨普冰川、独俊大峡谷、琼雄沟、约雄沟、普若岗日、夯措、嘎确牧场、嘎尔德牧场、绒玛岩画和温泉等。在旅游项目建设方面,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大力推进,包括恰青赛马场旅游民俗文化建设项目、苏毗部落、亚拉古镇街、索县诺亚方舟景点、布加雪山、羊秀乡普宗麦地卡、尼玛文布南村象雄文化小镇、巴青索雍仲遗址、霍尔小镇等。

那曲市旅游发展起步晚,相对其他地市较落后,但资源禀赋好,发展潜力大。截至目前,全市**处景区(点)、**级景区*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个,特色小城镇*个,星级饭店*家。“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其中****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文旅收入*.**亿元,旅游经济呈下滑现象。****至****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万人(万人次),实现收入*****.****万元,****至****年,通过景区(点)、宾馆饭店、家庭旅馆、项目建设、旅游产品等就业途径,实现旅游业转移就业*****人、*****人次,总收入****.***万元。全市已完成藏医脉泻疗法、嘎玛嘎赤画派、“拉拉”奶酪制作技艺等**家完成县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挂牌工作,带动就业人数****人次、月收入*****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那曲市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和制约,那曲旅游产业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统筹规划不足,发展理念滞后。一是全域旅游发展前瞻性、创新性不突出。旅游市场标准化、规范化需进一步加强。现有旅游景点经营管理分散,管理能力不强,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景区之间未形成有效对接,存在资源整合困难,互相牵制掣肘的现象。二是相关部门配合力度不强,群众主动参与、主动宣传意识尚未形成。引进社会资本不多,运营框架尚未建立。缺少专业团队引领,农牧民合作组织参与旅游少,制约了文化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培育。三是景区景点缺乏大项目支撑,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我们不说旅游六大要素,就现目前那曲旅游来讲,景区景点“吃、住、行”三大要素发展都还不协调,总体接待能力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精品景点少、带动能力弱、综合效益低,“旅长游短”问题比较突出,消费市场不旺,总量规模偏小。

(二)全域体系不完善。由于那曲市地域广阔,各主要景区分布不均、距离较远,且未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缺乏景区公交、班车、专线等,有些景区因为生态红线原因还存在“搓衣板路”,对车辆要求高,导致那曲市旅游以自驾游为主,对远距离入藏游客不够友好。同时,那曲市海拔较高,针对高海拔的氧气设备、急救保障等建设不够,游客担心顾虑多。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星级酒店、精品民族等过少,不能满足游客住宿需求;缺少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及推广,对于游客的粘性不足,留不住游客;对于到达某一景区的游客未能主动推送周边景区的相关信息及周边的美食及休息娱乐等消息。旅游景区运营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门票,很多景区收支不平衡,依然依赖财政生存。旅游景点未能很好地和地方特色小吃、美食联动,未能跨产业协同发展,未能很好打造出本土农特产品的品牌。各旅游景点单打独斗,未形成全域旅游大格局。旅游资源整体上未形成一盘棋,缺乏数字平台包装、运行及推广,未能充分联合本市内的所有旅游资源整体宣传,同省内其他地市及省外城市、景区的互动联营较少。

(三)全时建设不健全。一是那曲市旅游经营受季节性影响较强,旅游客流淡旺季明显,那曲大部分区域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常年平均气温偏低,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尤其是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大,导致游客的旅游行为随着气象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而发生同步变化,使那曲市游客进入时间受季节性影响较强,旅游客流淡旺季明显,无论是省内游还是国内其他省份游客来源,都是夏秋季节游客数量最多,冬春季节游客数量偏少,这种季节特性必将影响那曲市旅游产业的总收入和就业人员平稳性,亟待采取旅游产业多种更新和升级,打通旅游季节界限,更好的利用淡季增加旅游产业收入。二是游客停留时长有待增加,根据调查,那曲一日游游客比例为**.**%,过夜游客数量达到**.**%,但是多数集中在二日和三日,停留三日以上游客比例仅为**.**%。那曲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旅游演艺品牌尚未形成,夜间旅游经济基本空白,导致游客夜间无事可做,无景可看,达不到全时旅游标准。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需要增加旅游产业丰富程度,优化旅游产品构成,在观赏、娱乐、休闲、度假等多个方面进行产业升级,达到游客过夜率的提高和游客逗留数量的增加,建立完整的旅游新型产业链,并且将产业链上的组成元素不断丰富,不断优化,增强夜游产品的开发,增强各个景区景点之间的关联度,建立景区联盟,大门票联售等制度,实现游客逗留时长和天数的增加。

(四)全域空间结构不健全。目前,那曲市旅游发展仍处于打造重点景区阶段,分散小景区小景点多,小景区小景点附近没有相关交通线,没有相关资源配置,没有度假区、游客中心,未形成网状综合体分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交通方面,通达性上总体可以满足进出需求,但是没有固定旅游班车,存在路线较远、时间较长、花费较高的实际情况,因生态红线等原因,某些景区(班戈县圣象天门、双湖县普若岗日冰川、比如县萨普冰川)还有几十公里的“搓板路”,对车辆要求较高。旅游厕所标准不高,个别还存在关门现象,冬季使用率不高。尚未建成区域性的旅游咨询中心;智慧旅游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医疗、救急等协调能动发挥不够。各县(区)的旅游未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文创产品开发,对于地质、文化等深层的挖掘和开发投入不足。缺少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及推广,对于游客的粘性不足,留不住游客。未开展旅游及休闲度假的服务信息推送工作。景点打造同质化严重,各县(区)对于本地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深度不够,在旅游产品、项目等的策略规划和投资建设上简单模仿,打造的景区景点特色不优、定位不高、趋于雷同。

(五)服务人才相对匮乏。人才短缺,创新发展受到限制是制约那曲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是缺乏景区管理、策划、创新及各类服务人才。旅游发展需懂策划、能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二是创意设计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由于发展大环境等因素,创意人才数量少,尚未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三是通过那曲市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表明受访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超过**%的从业人员其学历处于高中文化水平以下,近*成人员未接受过任何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方面,相关从业人员主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意愿普遍较低,主要原因为信息较闭塞和缺乏学习目标。在文化旅游宣传方面,那曲市的旅游形象传播存在较大短板,这和从业人员对新兴科技与传播媒介的认识、掌握不足有一定关系。

三、那曲市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建议

(一)加大文旅产业与农牧业的深度融合

在深入促进文旅融合的同时,持续加大文旅产业与农牧区农牧业的融合,让文化充满农牧区所有的旅游景区(点)。

*.要牢固树立“长期发展、发展基础”的思维,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理念,既要做“显工”也要做“隐工”,尤其是要多做、常做、坚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奠基性工作,坚决反对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等做法,长期激励和培育旅游的基础产业,达到先实现“有人来、有景看,留得住、吃饱饭”的初步旅游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真正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从上到下、从时间安排到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在做足做够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待那曲旅游业有一定发展后,再去实现依托旅游收入增加农牧民群众现金收入的目的,从而巩固并延续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区的乡村振兴。

*.依托特色物产和非遗项目促进那曲的文旅与农牧业融合。依托那曲的特色物产,包括冬虫夏草、牛羊肉、奶制品和牛肉盖饭、人参果等农牧业产品,使游客因吃而记住那曲、怀念那曲,而宣传那曲,再回那曲。同时,通过农牧区农牧民的劳作方式,尤其是现有的非遗项目,使游客直接深入到那曲农牧业、农牧民群中,加入到体会住帐篷、挤牛奶、剪羊毛、挖虫草等体验式活动,实现引导游客多在那曲驻足停留的目的。

*.在有人类历史活动遗迹的景区(点),包括岩画、洞穴、城堡、墓地、寺庙、村落、古建筑、遗址等,要全面挖掘整理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相应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农牧业产品、农牧区习俗等,并积极向游客展示,以此打造和强化景区(点)的文化元素符号,从而加速推进文化和农牧业的融合。

*.面对“冰天雪地”和“绿水青山”等自然风景区,包括名山大川、湖泊溶洞等自然景区(点),要更加充分地挖掘整理景区(点)的传统文化,包括历史记载、民间故事,甚至是神话传说等,深化并拓展自然景观的人文特征。

(二)加强休闲农牧业

深入推进“旅游+畜牧业”工作,让牧区成为景区、让畜牧产品成为旅游产品、让牧民成为运行者,重点打造牧区放牧体验、虫草采挖体验、牧(农)家乐、文艺活动体验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实现旅游业与畜牧业融合发展。

*.重点打造一批畜牧业产业园,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景区,草原牧(农)业游以藏北草原牧(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藏北草原风光、观看农牧民牧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参观农(牧)业技术知识、虫草采挖体验等旅游活动,了解和体验藏北牧业、虫草文化、高原高山的气息。如聂荣县嘎确牧场、色尼区噶尔德等牧场,巴青县、索县、比如县等虫草采挖区。

*.根据那曲市“一中心、两环线”旅游线路布局,结合那曲市多个农牧民合作社实际,向自治区申请拨款,指导当地群众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畜产品及周围的草原风光、自然景点,开办牧(农)家乐、家庭旅馆、民宿、假日帐篷等旅游项目,以实惠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参与各类旅游活动。如尼玛县文部南村、嘉黎县尼屋乡、比如县古宁村等牧家乐。结合那曲市*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实际,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请旅发厅协助在拉萨适时举行那曲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会,助力乡村振兴 。

*.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一是充分发挥各地市的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利用各地市的重点节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展示各地市独特的文化,通过支付演出报酬的方式提高参演群众的收入。二是利用每年的“恰青赛马节”、各县区赛马节、“藏博会”等宣传展示展销契机,以展示格萨尔文化、班戈谐钦、丁嘎热巴、达布阿谐、文布果谐、班戈岭卓、索荣卓舞、热如锅庄、谐夏为主的歌舞活动展演,以安多服饰、巴扎服饰、那仓服饰、索如日玛、“拉拉”制作技艺、民族手工艺等为主技艺类展示展销,进一步宣传那曲,展示那曲、提高知名度,带动旅游经济收入。

(三)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加大对文旅产业领域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国家旅游发展基金、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等,加大对文创企业的扶持力度,丰富那曲市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开发那曲各县(区)的产品、美食,如藏北民族服饰、藏北特殊护肤品、拉拉、娘亚牛、多玛绵阳、风干牛肉、堆、羊杂、人参果、酸奶、藏香猪、娘亚牦牛等,统一畜牧业深加工产品生产销售标准,吸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都在那曲。以项目为载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接待能力,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走得了。利用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手工编织技艺等众多非遗项目,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学习、体验、也推动了非遗和旅游的深度融入,以“文旅融合、非遗进景区”为契机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发展。

*.加强融合,积极借力借势。注重旅游资源的民族特性和地方特性开发,将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结合。依托***国道、***国道等交通要道大规模开展沿线区观光旅游,带动生态旅游自然景观和古人类文化遗址景观的发展。在对民族文化开发时要注重那曲特色文化,表现出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性。打造那曲文化旅游带,将古象雄遗址文化、宗教祭祀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等整合起来,同时结合宗教祭祀、格萨尔说唱、藏北舞蹈、羌塘赛马等活动,展示出那曲独特的宗教历史文化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借助各省市、县区各类活动大力宣传,整合其他业态,联动发展,提供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差异性消费需求,做到形态、业态、生态相统一,带动旅游业发展。

*.优化文旅产品设计内涵。立足于自身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优势、文物旅游资源为文化旅游内涵,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为旅游商品优势开发设计旅游商品。增加文化商品种类,创造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著名品牌。如基于宗教文化设计各种装饰物、唐卡、哈达、灯具等旅游纪念品;开发特色民族手工艺品如,精美的转经筒、藏毯,毛毡类日常生活用品如,披肩、手提袋等;在特色食品上,将糌粑、酥油茶、奶制品、藏北牛肉等进行轻量化的组合销售。开发以介绍沿线区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为主文化旅游商品,如书籍、地图、画册、书画、音像制品、纪念邮票等。在文化产品开发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那曲特色商品提档升级,加强旅游商品的包装、宣传以及售后配套服务,扩大旅游商品的花色品种,提高生产工艺和商品质量。定期组织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设计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旅游艺术品、旅游纪念品。

(四)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

*.规划并实施那曲旅游景区(景点)标识导向工作。在所有进出那曲的路口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以及那曲市境内的各个分路口、通往景区(点)的方向,设立旅游标示牌,并在标牌上提供二维码服务,确保游客在进入那曲境内的第一时间,就清楚在哪个方向、有什么景区(点)、行程多远、景区(点)附近有什么服务设施(如加油站、超市、宾馆酒店)等,便利于游客对那曲所有景区(景点)的了解和掌握。

*.规划并实施那曲旅游景区(景点)停车标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那曲景区(点)公路沿线,凡有可观看的景区(点),无论大小,均在公路一侧设立明显的小型停车场及停车标识,供游客停留观看、拍照,为游客提供基本的服务,满足游客基本的需求。通过游客的长期自主选择,决定那曲今后旅游的布局布点,为游景点向景区转变奠定基础。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兼顾生态环保,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现有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只有通过游客这一载体,才能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群众收入;通过可移动的房车等替代在景区(点)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与房车等结合,减少现代工业文明产物(包括塑料、化学物品等)对农牧区的污染,确保农牧区可持续的生态旅游。

*.依托现代科技扩大那曲旅游宣传。一是,通过移动、电信、联通等企业,对每一名经过那曲的游客免费推送那曲旅游景区(点);二是,通过网络媒体平台等手段免费向全国推送那曲旅游景区(点);三是,发挥浙江辽宁两省援藏和中央五大国企的优势,在内地的大中城市(如北京、杭州、大连、宁波、沈阳等)的机场、车站、码头、地铁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场所,宣传推介那曲的旅游景区(点)。

项目官方指定标书制作单位:18652225819

IOS

Android

微信客服

APP下载

注册